亲爱的朋友:
两年前,AI刚刚兴起的时候……网上几乎每天都有人晒出“AI爆款文案”……
说它能一键搞定内容、轻松带来转化。
说实话,我一开始也被吸引了,心里想着:这是不是就是文案人的终结者?
于是我开始疯狂试用各个平台。ChatGPT、文心一言、智谱清言、Kimi、Claude……几乎市面上能接触到的大模型,我都上手试过。
中英文、境内外,没有落下。每天不是在调参数,就是在换指令。
但慢慢我开始发现一个问题:这些AI写出来的内容,看起来都挺顺的,但……完全没有“让人想掏钱”的感觉。
那种情绪张力、购买冲动、心理共振——统统没有。
我甚至一度开始怀疑,是不是“AI写文案”这件事,根本就不成立。
或者说,至少它离真正的成交,还有很远的距离。
直到我开始接触“提示词工程”,一切才慢慢有了转机。
我意识到,问题不是模型不够强,而是我们根本没搞懂……
该怎么“对话”
模型能不能生成内容,取决于它的算法。
但生成出来的内容值不值钱,关键在你怎么引导它——也就是提示词的设计。
那一刻我突然明白:模型决定你能不能写,但提示词,才决定你写得好不好。
于是我开始死磕提示词。
我花了将近两年时间,拆解市面上最打动人的爆款内容,把每一句文案背后的结构、情绪、节奏都掰开来看。
我练习一句话修改十几遍,只为了测试一个“语气变化”带来的点击率波动。
我越研究越发现:提示词不是一串死板的指令,而是一整套“写作逻辑”。
它能不能踩中痛点、引出爆点、激发行动,完全取决于背后是否有清晰的转化结构。
真正打动人的文案,从来都不是写得多精致,而是刚好说中了客户没说出口的那个念头。
这种感觉特别像——你本来什么都没说,但有人一开口,就把你心里那点卡顿说穿了。
你不是被说服的,你是被共鸣击中的。
后来,我把这整套思维,转化成一个文案生成系统……
神笔文案
看到这里,你会想到我的神笔文案课程。是的,但是现在时代变了,神笔文案也需要更新换代了。
它现在成了AI时代的升级版(封面图是神笔文案新注册的logo),它不是一个照搬模板的AI工具,而是一个带有“转化逻辑”的内容智能体。
每一次生成内容,背后都在跑一套“打动人 + 促行动”的流程模型。
目前,神笔文案已经被一些内测用户在使用。他们用它来写朋友圈文案、短视频口播文案、销售信内容……
结果都比他们自己写得又好又快又稳,甚至有朋友第一次用完就说:
“李老师,你这个系统,不拿来收费真的太可惜了。”
有人建议我把它做成平台卖会员,说就算一套收3万,也有很多人愿意买。但我不想这么做。
我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赚工具钱,我是真的想解决一个老大难的问题:很多人脑子里明明有干货,却死活写不出能转化的内容。
不是不努力,而是没人告诉他们——写文案是有结构的。
所以我想把“神笔文案”打造成一个……
人人都用得起的智能工具
你只需几十块、几百块就能用,甚至我会开放几天的免费试用。
因为我知道——只要你试一次,你可能就再也不想自己写了。
很多人觉得AI厉害,是因为它能替你省事。但我更在乎的,是它能不能帮你赚钱。
真正的写作,不是文笔问题,是转化问题。而神笔文案,就是一个解决“转化写作”的系统。
当然,现在这个系统还只是零散的单个模块,我正在让技术团队,开发成完整平台(预计8月份会上线!)
如果你不想再费力去写各种营销类文案,那么你可以继续关注我的公众号——到时发你免费试用邀请码!
这两年最大的体会就是:技术不难,难的是你愿不愿意坚持挖一个点,挖到底。
很多人一看到输出不好就换模型、换平台、换方向,但真正的突破,从来都藏在你不愿继续尝试的那10次里。
所以,如果你现在还在内容一线、做产品、跑私域,或者也在用AI做事,那我想说……
别只是用AI生成内容,而是试试打造你自己的内容智能体。
祝福!
李炳池
神笔文案创始人
PS.希望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,也能坚定你的方向:不要轻易放弃,坚持深耕一件事,然后你会发现,奇迹真会发生。
PPS.神笔文案,下笔有钱!
添加你的评论